8月1日 原住民族日專區
每年8月1日,是原住民族正名成功的重要紀念日。1994年,原住民族歷經長年奔走與抗爭,終於促使國民大會將憲法中的「山胞」正式正名為「原住民」,象徵國家對原住民族主體性與歷史地位的肯認。2005年,行政院正式訂定8月1日為「原住民族日」。
正名不是終點,而是重新理解原住民族文化與族群關係的起點。對於身處高等教育現場的教職員而言,這樣的紀念日應成為我們自我省思與實踐多元文化教育的節點。
▍認識全民原教:從法制到行動
2019年《原住民族教育法》修法後,全民原教(即全體國民學習原住民族文化與歷史)成為政策核心。其不僅止於國小、國中,更應延伸到大專校院與成人學習系統。
- 。強化教師對原住民族文化的理解與教學能力
- 。在各學門課程中融入原住民族觀點與案例
- 。以跨領域合作促進原住民族知識共學
- 。鼓勵研究、實習、服務學習與原民議題接軌
▍推動校園文化敏感度:教職員的角色
原教不是單一課程責任,而是橫跨行政、教學、研究與校園文化氛圍的綜合工程。我們建議:
- 。課程實踐:設計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教學內容
- 。行政支持:在活動策劃與制度設計中納入原民觀點
- 。語言行為:避免隱微歧視的語言與假設
▍什麼是「隱微歧視」?
「你會打獵嗎?」、「你一定很會唱歌吧?」這些看似友善的語言,實則可能是隱微歧視的一環。它們簡化了原住民族的多樣性,強化刻板印象,也讓族人感到被凝視與框架。
在教育現場,我們要警覺自身的語言與制度設計是否持續再生不對等的文化位置。
👉 延伸閱讀:🔗 都市原住民與隱微歧視|報導者
▍延伸學習與資源推薦
- 🔗 原住民族委員會|原住民族日專區
- 🔗 教育部|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計畫(110年-114年)
- 📄 全民原教政策說明
- 📄 我們如何迎接全民原教?
- 📄 大專校院原住民族教育深耕齊步走
- 📄 義守大學|做部落真正希望的
- 📄 Ciwang Teyra|看見歷史創傷
- 📺 全民原教紀錄片Ⅴ
- 📺 LiMA新聞|原教法系列
- 📺 歷史創傷與隱微歧視
▍資源協助與諮詢
本校「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」有多位原民身份之教師、專業人員及部落族人夥伴,歡迎教職員若有關於原民課程、教材或活動設計需求,可主動聯繫中心,我們將提供文化敏感度、準確性、尊重性與符合傳統規範之專業建議。
- 。聯絡電話:07-6577711 分機 2622~2626
- 。Email:ipcth@isu.edu.tw
- 。辦公室位置:綜合教學大樓7樓 50710室